亲爱的拓友

你好啊,我是拓词创始人薛淡,又到了一年一度的「拓词升学节」,这是我写给你的第五封信。

在这变幻莫测的一年里,你还好吗,还有在积极乐观吗?还有在追求梦想吗?还有在保持内心平和吗?还有在坚持每周运动吗?身心有没有变得更强壮?对自己有没有感到更满意?有没有做更多成就彼此的事情?

几个月来,一直在想,这封信用什么标题,最能体现自己当下的心境。直到两天前,突然看到经常穿的一件黑色T恤,是去年「创8」戈壁徒步的纪念品,上边写着六个金色大字「我的玄奘之路」,那一瞬间,就共鸣了。后面又去把纪录片《玄奘之路》看了一遍,确认就是这个标题。

10年前,也就是在即将过去的这个8月,我决定辞职创业,从此走上了另一条路。

人也真是个奇怪的动物,在创业7年、8年、9年的时候,虽然也已经很久了,但感觉就没有那么强烈,而到了10年这个节点上,感觉就不一样了,经常不自觉的就会开始对过去的事情做反思,重新 琢磨很多问题,答案居然不太一样了。

10年里,从2011年8月的背单词APP「老拓词」,到2015年底的英语培训机构「顶上英语」,再到2019年春天的学英语APP「新拓词」......同期出生的大儿子顶顶,已经从一个胖嘟嘟的婴儿,⻓成了一米五多的篮球小前锋,一边让我们上火,一边让我们开心......偶尔也会遇到陌生朋友,向我分享自己上大学甚至上中学用拓词的故事,我经常不知道该说什么好......而自己纵然貌似还很年轻, 但也已经40多岁了,眼看着即便自己的⻢拉松成绩不再提高,我离着波⻢的报名⻔槛也越来越近 了,哈哈......

10年,每个人都发生了太多的故事......这不正是我们各自的玄奘之路吗?

1300多年前,玄奘法师,为了寻求佛法真谛,踏上了丝绸之路,前往遥远的⻄方......大漠雪山,他命悬一线......城堡森林,他九死一生......从潜心学习,到在印度也成了高僧大德......19年时间,跨越了110个国家,行程5万多公里,终于又回到了大唐⻓安......然后就是一边努力争取佛教的地位, 一边艰难游走于皇室和寺院之间,但他最核心的目标就是通过翻译佛经来弘扬佛法,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。

此前看自己创业走过的道路,面对很多选择的时候......更多看到的都是所谓用户需求和商业机会,看到的是个人价值和用户价值,看到的服务模式和成本结构。朋友们聊起来,也经常都是类似的话题,自然流量,流量成本,各种规模,各种转化......各种衡量指标,自己也一直都在努力学着去做一个经营者。

现在重新回看,在这一切背后,明显还存在着另外一条清晰的脉络:

为什么当初选择创业机会的时候,更吸引我的是单词和英语?为什么在放下老拓词时,虽心有不舍,但开始做培训时,依然充满了向往?而三年多以后,又打算要停止培训业务的时候,却毫无留恋,只是有些顾虑学生的考试,家⻓的退费,同事的安排和投资人的沟通?顶上英语处理妥当后, 立即就开始了重新设计新拓词,不再只是背单词的拓词,而是要学会英语的拓词?一转眼,又过去了两年多。

因为在这背后,贯穿着一个自己的深深渴望:英语自由。

渴望自己能够顺利实现英语自由,渴望自己的孩子不要重蹈覆辙,能够早早实现英语自由,就像母语一样,自由的交流,自由的阅读和写作。这种渴望成了事业,就自然的扩展到了更多的同龄人和更多的孩子,似乎有了使命感。

而在2015年,老拓词陷入困局的时候,除了商业变现的困难,还有一个扎心的事实。当时的搭档左樵,就很认真的问过我一个问题:薛淡,你告诉我,拓词除了可以帮助应试,能否真的帮助大家学好英语?

虽然个人不甘心,不太愿意承认,但事实就是不太能,或者叫绝大多数人都不能。

于是我把希望寄托在了老师身上,寄托在了培训身上,这就是2015年底开始做培训的时候,又满心期待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然而三年多过后,到2018年底,在我对英语培训有了切实的了解,观察分析了上千个孩子的学习历程后,除了被具体业务搞的焦头烂额外,我又重新面对这个问题,只是现在换成了我问教师们:平心而论,你说在孩子的成绩突破中,我们的教学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?

教学同事们还是相当诚实的,综合结论大概是两三成吧,使劲说三四成......七八成一定是要靠孩子自己的,而孩子的核心是高效练习,而这方面的研发是匮乏的。而培训行业的主要收入恰恰只有课时费,家⻓和学习者往往也只认上课,练习并不能收到什么钱......这就陷入了一个怪圈,一方面是教学教研的普遍过度,一方面则是高效练习体系的严重匮乏。

对这个比例,我的结论是一致的,因为从2011年开始做拓词,一直到今天,有几件事情是没有停止过的:

追踪分析学生的学习案例,没有停止过,10年下来,跟我直接聊过的学生,肯定也有大几千人了,从中小学生,到大学生,到职场朋友,甚至五六十岁的老者,各种基础,各种渴望,各种困难。

阅读语言学、心理学和脑科学的各种书籍和资料,没有停止过的,在这期间知道了赵元任、周有光、安德斯·埃里克森、高普尼克、乔姆斯基、史蒂芬·平克、斯坦尼斯拉斯·迪昂、比约克夫妇等诸多学者和大家的理论与研究成果,尤其是国外的很多学者,他们设计出的精彩认知实验真是让我大开眼界,也备受启发。

而对自己孩子的观察和实验,更是没有停止过,从大顶顶开始能跟我们交流,只能听不会说,到慢慢开口,从自己的名字都要说成耿耿......一直到现在10岁的他,英语的听说读写也已经达到了相当自由的水平,一起看英文电影,一起看NBA直播,我要注意力高度集中,他却一副闲庭信步。而第二个版本,大坦坦又开始了,现在除了会叫人,已经开始尝试自己组合词汇了,比如狗哥哥,爸爸哈哈......这些语言都在发展中。

大概在去年的某一次更新中,拓词APP的slogan,从「背单词就是快」,悄悄的变成了「学英语背 单词就是快」。因为「英语自由」的训练体系,我们已经看的越来越清晰了,只是还需要一点时间,一些新的开发和更多的实验分析而已。

好了,今年的信,就到这里吧,期待我们和我们的孩子,都可以顺利的「英语自由」,而我和拓词的小伙伴们,将为了这个目标继续战斗,非把它实现了不可,谁让我们的信条是「决不放弃,死磕到底,突破自我,成就彼此」呢?

ps:前阵子看到了一个说法,说全世界现在都处在乌卡时代,乌卡是个英文缩写VUCA的音译,后者是Volatility(易变性)、Uncertainty(不确定性)、Complexity(复杂性)、Ambiguity(模糊性)几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。在这样大环境下,我们更加渴望确定性,确定性从哪里来了,我的经验是唯有工作、学习和运动,一起加油吧

最后附上一个前两天刚刚为拓词三大高级训练写的介绍,推荐你看看,应该是很有帮助的,因为这个描述贯穿了我们对英语训练的核心认知,三大训练也将构成拓词「英语自由训练体系」的核心框架。

拼读训练:

基础训练,要点是一定要根据发音来写单词,不允许死记字母顺序,不允许根据中文来写单词,因为英语是拼音文字,80%以上的单词都可以根据发音直接写出来,需要记忆的只是单词中不符合发音的个别字母和组合。

拼读训练的「发音跟读」要认真做,发音是学好英语的钥匙,无论是单词的拼写还是单词的意思,在你的大脑中,都应该是跟发音建立直接连接,这样单词才能在听说读写中熟练使用。

通过拓词的拼读训练,你不仅可以掌握大量单词的正确拼写,还能逐步内化出英语词汇的发音规律,最终实现对大多数单词的⻅词能读,听词能写。

例句训练:

基础训练,要点是一定要看懂整句话,在真实句子中去理解单词的大致意思,不认识的单词在「学习⻚」可以直接点击查词,中文意思只是帮助理解单词英文意思的拐棍,不需要特别去记忆,否则就舍本逐末了。

例句训练的「发音跟读」同样要认真做,因为外语学习者「语音储备」普遍不足,根据脑科学研究,无论是听力还是阅读,大脑的主要处理通路都是语音中枢,语音能力薄弱,则阅读和听力的提升都会很困难。

通过拓词的例句训练,你不仅可以掌握大量单词的大致意思,还会因为读懂例句而拓展认识数倍的高频单词,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都将获得显著提升。

释义训练

进阶训练,要点是一定要认真阅读英文释义,原汁原味的去理解单词的意思和用法,英文释义中的所有单词都是最高频的3000个核心单词,所以遇到不认识的,一定要点击查词,并认真阅读不认识单词的英文释义。

到了使用释义训练的阶段,务必要点击释义和例句下边的中文翻译,将其隐藏掉,将自己置于纯英文的学习环境中。同时释义训练要尽量使用「语音作答」或者「拼写作答」模式,彻底摆脱选项这个拐棍。

通过拓词的释义训练,你将实现对单词意思的精准理解,掌握单词的核心用法,实现复合句(⻓难句)的快速阅读,最终使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获得全面提升。